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创新优化

我身边的创新优化 | 用技术创新降本增效保安全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03日

  2023年是集团公司“创新优化年”,中核机械工程有限公司高度重视并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中国核建关于“创新优化年”专项工作的各项工作部署。公司各部门、各分公司立足实际,开展“创新优化”专项工作。
  中核机械工程北京分公司在风电项目建设过程中,风机机位平台的修整和设备组装是关键环节。传统方法通常是基于现场测量和估算,这不仅花费大量时间,而且往往无法达到所需的精度。
  通渭风电项目部负责人李达为这个问题伤透了脑筋,平台修整、设备组装需要的时间太长了,眼瞅着工期紧张,时间不能再等,他找到项目部上负责技术的胥明勇,帮忙技术攻关。胥明勇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迅速和景圆圆、张昭、李达等人组成技术攻关小组,全心投入到这个难题攻坚中。
  胥明勇一遍遍地走在项目部现场观察着,想如何才能更快地确定现场实际情况呢?当他看到同事拿出无人机准备拍摄风机吊装时,他眼前一亮,能不能借助无人机来拍摄现场呢?他迅速地拉着技术攻关小组开会,研究如何才能借助无人机来高效地确定机位情况。大家顺着胥明勇的思路展开热烈的讨论:“肯定可以的,无人机可以详细地拍摄到整个场地情况,而且无需人员跑来跑去……”,“那场地尺寸怎么确定呢?”“可以用CAD相结合……”随着大家的探讨,一个创新性的方法终于有了雏形。

  1

  胥明勇结合大家的想法和建议,开始动手实验,他拿来无人机在高空拍下无人机的图像,将俯拍照片在CAD中按照1:1比例投影,再画出风机设备,研究风机设备的最佳存放位置,他模拟出叶轮设备组装过程,确定主、辅助起重机站位,最终计算出吊机设备最佳的站位和移动路径以及风机机位修整的实际尺寸及土方量。他一次次地演算模拟,并和技术攻关小组成员反复讨论验证,确定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项目负责人李达为确保风机设备和吊机的安全,认真地研究着胥明勇提供的数据,并和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核对和测量,经过胥明勇的反复模拟演算和李达的反复比对验证,技术攻关小组决定开始第一次现场实验。
  当第一次使用这种方法布置好风机机位和吊机的位置时,李达盯着起吊的风机叶片,心里感到一阵紧张和担忧。当风机的最后一片叶片稳稳地、安全地吊上高空成功对接后,他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技术攻关小组成员们也终于松了一口气。终于成功啦!这一刻,他们感到无比地满足和自豪。
  最终通渭风电项目节约了施工时间5天,降低成本约10万元,成功地优化了项目施工流程,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项目的成本。
  技术攻关小组通过集思广益、互相支持、共同努力,最终攻克了风电建设中的难题,避免了吊装前因需求不精确导致施工困难从而产生的降效延时,也解决了因场地过度修整导致的费用增加或者修整不足导致设备组装困难的问题,同时,模拟结果能直观地看到修整前后的效果对比,使建设单位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我公司的方案,从而节省了沟通时间,进一步提高了施工的精度和效率,降低了项目成本。
浏览次数: